[私人藏書]修復殘破古籍的主要工序(轉載)
書籍是人類文明的標志,中國是世界上產(chǎn)生書籍最早的國家之一??v觀橫看古籍的發(fā)展史,尤其是目前存量眾多的明清古籍,無論是印刷術還是裝幀形式,乃至紙張等,堪稱一絕。
但是,這些不可再生的珍貴古籍,久經(jīng)了風風雨雨歲月的考驗,遭受了多少次無情的天災人禍的劫難,加上管理不善而慘遭蟲蛀鼠咬,潮濕霉變或板結似磚……嚴重的殘破古籍千洞百孔,紙散字碎,無法翻閱,似同死囚一樣,喪失了古為今用的價值。
搶救修復這些瀕臨死亡的古籍,是當務之急。
裝修古籍,在我國有著輝煌悠久的歷史,發(fā)展到清代乾、嘉時期,已達到爐火純青的頂峰。
古籍修復技術要求很高,技巧細膩多樣,每道工序操作嚴格,修復的古籍,必須保證做到“整舊如舊”。
這里簡單介紹修復古籍的主要工序,都是代表著數(shù)千年來,無數(shù)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和智慧的結晶。
一 會診病情、制定修復方案
在修復殘破古籍前,必須仔細審查該書的年代、裝幀形式、破損情況和紙張等,根據(jù)具體破損情況而制定修復方案。
二 拆書數(shù)頁
有不少殘破古籍的頁序殘缺,或因先人裝訂時前后順序的錯放,在拆書前或后,必須用鉛筆記下原書順序,如錯放順序的應及時糾正,以利于修補完畢,順利地裝訂成冊。
三 選配修補紙
選配合適的修補紙十分重要,因為明清刻印書的紙張,在今天已經(jīng)難以找到,現(xiàn)在普遍采用染色仿古紙或專門請傳統(tǒng)手工造紙的師傅按古籍紙的結構配方而制作。
四 清潔書頁
當一冊蟲蛀嚴重,書內污濁臟物不少,同時還有霉斑等時,必須細心地用軟刷,鑷子去清除臟物。當書頁霉斑累累影響書品的質量時,必須小心又熟練地進行技術處理。有些容易烘染走色的紅、藍格紙書,不能按常規(guī)技術處理,需特殊處理。
當一冊古籍,由于潮濕或水浸等原因,由于長期重物壓實而形成了嚴重粘連或硬梆梆的書磚而無法用常規(guī)技術揭頁,必須根據(jù)古籍的紙質不同而靈活處理。如拉力強度較好,可以采用浸泡洗凈揭頁;如紙質脆腐碎散,則用蒸氣洗揭法;如二者兼有,可以按二法輪換靈活處理。
五 修補
古籍破損情況復雜多樣,一般以蟲蛀為多見。如屬紙質拉力較好,雖蟲蛀孔洞大小不一,蛀洞多多,必須采用修補法。補洞后撕紙寬約0.2*—0.**厘米為佳。補洞后,同時用濕毛巾輕敷去掉周圍漿糊余跡。
書頁碎散脆腐,可用裱。
火烤焦脆,必須用裱。
修補后的書頁,可放在干凈的報紙或簿紙等上,然后再覆蓋一張干凈紙。
六 潤濕壓平
當修補完的一冊殘破古籍后,宜用小水壺噴細霧狀水在每頁上,然后一頁頁平整舒展地放在干凈紙中,這樣迭放完畢,上面用書板壓之,然后在書板上用石等重物壓實。24小時后,按順序倒頁在另外干凈紙中(注,千萬不要再噴水濕潤),一般經(jīng)過四次倒頁后,書頁干挺平整。
七 折頁
如發(fā)現(xiàn)補紙長出書頁的,一律或剪或裁平整。按順序把散頁,以版心原折縫線為準,折頁復位。
八 捶平
因為補紙而出現(xiàn)凸突不平,必須用平面小鐵錘,熟練而有技巧地把凸突處捶平。切忌用力過大或落錘不平,以免造成人為損傷紙質。
九 壓實
折頁的書頁松而不實,會影響裝訂成冊的質量。必須經(jīng)過壓書機進行壓實。其法是把一冊散頁,分成若干個十余頁,再齊攔整齊,分別夾放在書板上,然后放入壓書機上,經(jīng)過二、三天的壓實后,書頁已達到平整的最佳狀態(tài)。
十 齊欄
壓實后的散頁,在齊欄時必須松頁,防止產(chǎn)生輕微粘合情況存在。然后按順序合成一冊,把書口和天頭地腳及書背都按原裝整齊。
十一 打眼、穿稔、捆結
齊攔整齊的散頁,如無副頁的就必須配齊,然后用錐子按古籍原孔眼打通,接著用紙稔釘穿孔眼捆結實,再用鐵錘敲平捆結。
十二 裝書皮
在紙捻釘?shù)睦Y處,點上一些稠漿糊,把書皮粘于其上,上用書板輕壓,待干燥后,再用錐子按原線孔打通。(包背裝另外處理)切忌為了貪圖方便,自作主張地重新打線眼,這樣必將損傷古籍原紙。
十三 訂線
在訂線孔內引針穿線,然后訂線結扣,將線剪斷,用錐子將線頭撥在孔內,正而不露,保持平整。
十四 貼書簽
古籍換了新書皮后需貼書簽的,應把書簽貼在書皮的左上角,宜在天頭和書口兩邊各留出約0.2*厘米的書邊處為宜。如一部書中有幾冊無書簽的,貼書簽應根據(jù)其它有書簽的幾冊貼,保證整部書的書簽統(tǒng)一性。
貼完書簽,上放一白紙,再用書板壓之,待書簽干后,整冊殘破古籍修復完畢。
值得指出的是漿糊制作十分的講究。一般用于沸水沖攪至糊色純白臘光澤為度,如不熟或過熟,其糊粘性已失,一律作廢。每天修補,必須用當天漿水。制作漿水時,應一點點地漸加冷清水不斷地攪搗稀爛,邊加水邊攪搗時間越長,其粘性越強。如加水過快,勢必會產(chǎn)生粒子,況且粘性不大。修補用的漿水濃度過稠,書頁會起皺,漿水過稀,又會產(chǎn)生粘貼不牢。一般以近似豆?jié){水為宜。
古舊書畫裝裱的主要工序
中國的書畫是東方藝術的瑰寶,書畫裝裱又是我國獨特的傳統(tǒng)工藝,具有悠久的歷史,對于保存燦爛的民族文化遺產(chǎn),傳播人類精神文明,發(fā)揮了特殊的積極作用。
揭裱古舊書畫是一項非常細致,復雜的工藝過程。必須經(jīng)過“去臟污”、“揭畫心”、“修補畫心”和“全色”等四道工序。才能達到恢復古書畫的原貌。
下面簡單介紹主要工序:
一、制定修復方案
1、 針對書畫的破舊情況,作者等一一記錄,并制定操作步驟,如清洗方法,托補的措施等等。
2、 裁剪畫心以外的廢舊布料。
*、 如發(fā)現(xiàn)畫心上存在蟑螂等動物排泄臟物,用裁刀或鑷子等工具,細心地輕輕地剔除。
二 去污
常見的有水漬、陳油漬、油漆漬、墨漬、印泥油漬、鐵銹漬、血漬、霉?jié)n、泛鉛和走油等污漬,可針對不同的污漬采取對癥下藥的具體去污措施。
去污的原則是:清水無法解決再選去污劑;傳統(tǒng)方法無法解決時,再慎用化學藥品。
必須記?。簽E用藥品和漂白粉,會損傷畫面,毀壞紙質纖維,加速老化,不利于長久收藏。
三 揭畫心
揭去畫心背面的背紙和托紙,其原則是干干凈凈地揭去,完完整整地護住畫心,也是整個揭裱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道工序。
其過程有潤濕畫心,通過揭、摩、搓的技巧來完成。如屬原畫心托紙完整堅實的,則堅決保留,如有局部殘破的就粘補即可。
四 補畫心
補畫心的質量要求是“修舊如舊”,主要通過配補料和補殘缺來完成。
補料的選配原則是“簾紋寧窄勿寬,絹紋寧細勿粗,質地寧薄勿厚?!?/p>
補殘缺的方法有碎補、整補、斬補等。須視畫心殘破情況而靈活運用。
五 托畫心
托是集洗 、揭、補三者工序之大成者,是很重要的工序,能起到恢復書畫氣韻的作用。
操作方法常用平托或復托兩種。畫心托好后,上挑桿陰晾干,再濕水上墻。根據(jù)畫心殘破的具體情況,還須揭除補料、搓漿、隱補和貼條子等措施。
六 全色
全色的目的是恢復畫面的完整性。通過平全和立全來完成。在全色過程中,適當其分地給畫心上膠礬水,然后接筆全色。全色是用中國畫的墨和顏料,補全畫面殘缺褪色的地方,如實地按照原作的筆法,補上墨和色。要求全色后看不出填補的痕跡為佳。
古舊書畫通過上述工序后,余下即可根據(jù)新書畫的裝裱工序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