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年之謎:那種好看的香橡皮,為什么總是擦不干凈?
前陣子在網(wǎng)上看到那么一張梗圖《若是你覺得本身沒用,就想想那些家伙吧》——
不能不說,那張圖實是滿滿的童年回憶??!
回憶被勾起的同時,我們就要問了:為什么童年記憶里,那些標致的香橡皮常常欠好用,而那些擦得很清潔的橡皮又往往難看又難聞?
其實,從橡皮降生起,那個問題就呈現(xiàn)了。
橡皮:橡膠擦除器
說到橡皮,就要先說鉛筆。
之前,鉛筆的木量筆桿中包裹的是實的“鉛”。到**世紀,鉛筆中的鉛被石墨替代,變得字跡明顯又容易擦除,天然普遍應(yīng)用起來。對需要畫圖紙的工程師們來說,幾乎是一次手藝革命。
但問題也隨之而來。
最后,人們一般用面包來擦除鉛筆陳跡。背后原理其實不復(fù)雜:石墨吸附在紙張外表構(gòu)成字跡,只要找個吸附力比紙更強的工具,就能夠擦除。固然潦草,倒也對于得過去。
那種擦除法子,在*8世紀時迎來了起色。其時,在歐洲,有一種美洲大陸來的進口貨引起了良多人的興趣,那就是:天然橡膠。
*770年,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利(也是氧氣最早的發(fā)現(xiàn)人之一)在用橡膠做嘗試的時候留意到,那種物量似乎很合適用來擦除鉛筆的字跡。那次要是因為,天然橡膠有很好的彈性,和粗拙的紙面之間可以更好地貼合,擦除效果天然也就提拔了。
于是,按照那個特點,普利斯特利給橡膠起名“rubber”,字面意義就是“擦除器”。至今,“rubber”也同時具有“橡膠”和“橡皮擦”的含義,不外,在日常生活中,也會用來指代“橡膠避孕套”。此處插播一個冷常識:我們國度*99*年出書的人教版中學英語教材,就是有出名的“李雷和韓梅梅”阿誰版本,教材中橡皮的英文是“eraser”,在此之前的版本中則是“rubber”。
不外,那種“橡膠擦除器”有個不敷之處在于,天然橡膠過分柔嫩,利用起來的體驗不敷好。
*8*9年,起色再次降臨。一位名叫查爾斯·古德伊爾(Charles Goodyear)的美國人開發(fā)出一種橡膠處置工藝,他將硫磺和天然橡膠混合起來加熱,造成了最早的硫化橡膠。所謂硫化,就是橡膠的分子通過硫原子毗連起來,硫在此中起到了固定位置的感化。如許,橡膠分子就不再能隨意挪動,廢品外形也就確定了。
如斯,也就降生了現(xiàn)代意義的橡皮。
橡皮悖論:好用的欠好聞,
都雅好聞的欠好用
只是,新問題也隨之而來。那種硫化天然橡膠做成的橡皮擦,益處是外形固定,愈加耐用,擦除效果確實不錯,但是味道其實有些蹩腳。那也不奇異,硫化工藝最早利用的原料就是硫磺,一種有著“天堂元素”之稱的化學元素,氣息委實有些刺鼻。即使是現(xiàn)代的硫化劑,良多也仍然含硫,不免會有難聞的味道。
02*yin.com
到了20世紀,人工合成的聚合物成為新質(zhì)料的開展趨向。此中,一種叫聚氯乙烯的聚合物,因為成本低廉等長處,敏捷躋身最通用、用量更大的人工合成質(zhì)料之一。
聚氯乙烯(PVC),一般情況下被視為塑料。有時候,你會在一些塑料成品的包拆上看到三角形標記,若是標記中的數(shù)字是“*”,就代表它是聚氯乙烯,有時候人們也會用“乙烯基”簡稱那種質(zhì)料。
圖丨@許小然/知乎
不外,那種塑料很特殊,它自己比力脆,不容易定型,所以就需要參加增塑劑(也叫塑化劑),然后混合加熱才氣定型。
在PVC中添加塑化劑的比例,能夠有很大的調(diào)整空間。若是添加量在*0%擺布,那么最末的廢品也只是剛剛可以定型,仍然很脆,凡是被用來做水管;但是,若是添加量在*0%擺布,那是的PVC就變得十分柔嫩,以至還有些彈性,就跟橡膠似的。所以,那種形態(tài)下的PVC也常被稱為塑膠,它也能像天然橡膠那樣擦除字跡。
PVC橡皮擦確實有一些長處。好比在塑化劑的添加量較多時,它就釀成半通明的形態(tài)了,那時候若是添加一些色素,就能夠造做成各類有趣的外型,好比生果或者各類動物。別的一方面,大量添加的塑化劑相當于溶劑,橡皮也就能消融一些香精,如許就成了有香味的橡皮擦。都雅,還有點香,如許的橡皮誰看了不喜好?
如許的橡皮誰看了不喜好?丨SKsiddhartthan / Wikimedia Commons
對廠家來說,消費PVC橡皮十分考驗工藝程度。一旦前提控造不敷抱負,很容易招致橡皮的量量不不變。
好比橡皮的硬度。若是對塑化劑的含量控造欠安,可能造出的橡皮就會太硬或者太軟,都不是很適用,因為硬橡皮的摩擦力太小,擦除效果比力弱,而軟橡皮耐磨性差,一擦就掉出良多橡皮屑。
并且,當持久利用或是放置時受熱以后,塑化劑還會呈現(xiàn)別離,如許一來,橡皮擦的材量就會越來越硬,曲到喪失擦除的才能;另一方面,若是將它和塑料尺子放在一路,滲出來的塑化劑還會消融尺子的塑料材量,然后就粘在一路,那恐怕也是良多人童年的噩夢。
圖丨@紫絕/知乎
鉛筆頂端的橡皮頭,
本來是為了應(yīng)急
關(guān)于童年的橡皮,還有一種特殊的存在形式:就是那種安拆在鉛筆頂端的橡皮頭。
時間撥回到*8*8年,一位名叫海曼·李普曼(Hyman L. Lipman)的美國畫家突發(fā)奇想,將鉛筆和橡皮組合在一路,并為此申請了專利。那種“帶橡皮的鉛筆(eraser pencil)”遭到了消費者的歡送,窮困失意的李普曼因而大賺一筆,并在**年后將專利以*0萬美圓的高價轉(zhuǎn)手給消費商。
那里還有一個小插曲:因為市道上還有其別人模擬,于是那種二合一的東西挑起了一場專利戰(zhàn)。李普曼的專利并沒有獲得法院撐持,法官認為那種創(chuàng)造沒有立異性。雖然如斯,那場專利戰(zhàn)后來仍是成為常識產(chǎn)權(quán)范疇的典范案例。
遺憾的是,那款典范設(shè)想固然保留至今,但是從適用的角度,那種鉛筆上的橡皮略顯雞肋,同樣也是良多人童年記憶中很欠好的部門。不外,不知能否有人留意到,那種橡皮固然擦鉛筆字跡效果欠安,卻可以擦掉鋼筆字跡。
那是因為,鉛筆橡皮二合一的設(shè)想本就是為了應(yīng)急,消費廠家也不是很上心,往往會安拆最廉價的“辦公橡皮”。那種橡皮含有一些“輕石”礦物,消費成本較低,但它可以刮掉紙張外表一層,從而擦除那些滲入在紙張纖維中的鋼筆字跡,卻又因為太硬不合適用于擦除鉛筆字跡。
鉛筆上的橡皮丨Unsplash
現(xiàn)在,固然應(yīng)用的場景越來越少,但是跟著消費者對它的要求越來越高,橡皮也有了良多改良。
好比最通用的PVC橡皮,此中的塑化劑往往利用鄰苯二甲酸酯類,攝入后可能會給兒童發(fā)育形成性早熟之類的影響。于是,PVC橡皮起頭轉(zhuǎn)型,利用更環(huán)保平安的塑化劑。同時,因為顏值低而被蕭瑟的天然橡膠橡皮又從頭起頭流行起來,當然,那也和硫化劑的氣息進一步削弱有關(guān)。
此外,那種帶橡皮的鉛筆工藝如今也已經(jīng)有了很猛進步,一些消費商將更合適擦掉字跡的橡皮和鉛筆連系起來,利用起來既便利且橡皮不容易喪失,擦除效果也有了改善。
或許等如今的孩子們長大,關(guān)于橡皮的童年記憶會更美妙一些吧。
參考文獻
做者:孫亞飛
編纂:麥芽楊
封面圖來源:站酷海洛
02*yi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