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零一三年臺灣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試題 歷史考科
臺灣大學入學考試中心
二零一三年臺灣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試題
歷史考科
作答注意事項:
考試時間:80分鐘
作答方式:
1、 選擇題用2B鉛筆在選擇題答題卡上作答,修正時應用橡皮擦拭,切勿使用修正液(帶)
2、 非選擇題請在非選擇題答題卡上作答,務必使用0.5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,不得使用鉛筆。更正時,可以使用修正液(帶)
3、 未按規(guī)定填涂答題卡,致機器掃描無法識別答案;或未使用0.5毫米黑色簽字筆書寫,致閱卷人員無法識別答案的考生,其后果由考生承擔
4、 答題卡每人一張,不得要求增補
第一部分:選擇題(共80分)
一、 單項選擇題(72分)
說明:第1題至36題,每題4個選項,其中只有一個是最恰當?shù)倪x項,用2B鉛筆將答案填涂在選擇題答題卡上。每題答對得2分,未作答、答錯、或多選一個選項者,該題以零分計算。
1.某一時期中,商人可以通過競標,取得征稅的權(quán)力,并用各種日常用品到各社換取鹿肉, 制成鹿脯上繳,作為部分稅收。此征稅方式為:
A.荷治時期的購社制度 B.鄭氏時期的五商制度
C.清領時期的土官制度 D.日治時期的保甲制度
2.某人說:本島人諸君,要自己省察,你們對帝國盡忠只有二十余年,“內(nèi)地”人已有兩千余年,所以不應奢望權(quán)利與待遇與“內(nèi)地”人相同。說這段話的人應是:
A.鄭氏官員對在臺漢人所說的話 B.施瑯入臺對明鄭遺民所說的話
C.日本殖民官員對臺民所說的話 D.戰(zhàn)后陳儀政府對臺人所說的話
3.一個工業(yè)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中,受到戰(zhàn)火破壞,戰(zhàn)后經(jīng)濟困苦。藉著韓戰(zhàn)爆發(fā)的時機 ,迅速復興其工業(yè),到1970年代稱為經(jīng)濟大國。1990年后,該國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則陷入停滯,但其科技研發(fā)仍居領先,這個國家和地區(qū)是:
A.德國 B.蘇聯(lián) C.日本 D.臺灣
4.孔子作《春秋》,不欲載空之言,主張見諸行事,通過具體史實呈現(xiàn)微言大義,有褒有貶 ,使亂臣賊子知所戒懼。司馬遷繼承春秋學傳統(tǒng),作《史記》,是為中國史學的起源。從《春秋》、《史記》以來,中國史學的主要功能如何?
A.考據(jù)、求真 B.求真、鑒戒 C.鑒戒、陶冶 D.陶冶、考據(jù)
5.一個宗教團體出版信仰手冊,要求信徒崇拜圣人遺骨、向遺骨祈禱、到羅馬朝圣、肯定羅馬教宗的赦罪權(quán)、主張教義遵循羅馬教廷的解釋。這個團體最可能是:
A.加爾文教派 B.英國國教派 C.長老會 D.耶穌會
6.某一時期中,學者強調(diào)分析與研究,在探討不同因素對制度發(fā)展的影響時,還努力找出這些影響背后的規(guī)律和因果關系。這最可能是那個時期學者思考的方向?
A.中古時期 B.文藝復興時期 C.宗教改革時期 D.啟蒙運動時期
7.中國歷史上某一時期,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發(fā)展,多以孝廉為階梯。學者指出,此時孝廉以家資豐厚,累世仕宦,研讀經(jīng)書,曉習律令,且通過地方吏職歷練的,占大多數(shù);來自貧寒之家,但才德兼?zhèn)涞?,則很少,這一時期最可能是:
A.東漢 B.東晉 C.北周 D.北宋
8.某位史家說:“十字軍對歐洲文明影響是否很大,是有爭論的。毫無疑問,十字軍有助于 意大利港口城市的顯著增長,尤其是熱那亞、比薩和威尼斯。然而重要的是,十二世紀財富和人口的增加先使得十字軍運動成為可能。十字軍也許促進商業(yè)復興,但確實并未引發(fā)商業(yè)的復蘇?!边@位史家要說明的最可能是:
A.有關十字軍運動對于東方世界的影響 B.十字軍運動對于歐洲文明并沒有影響
C.意大利商業(yè)復興是十字軍運動的結(jié)果 D.商業(yè)和人口復興是十字軍運動的背景
9.某國政府重視貴重金屬,除立法禁止輸出金、銀外,還規(guī)定外國商人前來貿(mào)易時,須以金、銀支付貨款。為振興經(jīng)濟,又取消國內(nèi)貿(mào)易障礙,已建立單一市場,并補貼本國商品獎勵出口,同時還限制殖民地僅能與母國貿(mào)易。某國是指:
A.十五世紀的荷蘭 B.十七世紀的法國 C.十九世紀的日本 D.二十世紀的英國
10.一位臺灣歷史人物經(jīng)歷兩個不同時期,他雖未曾擔任過官職,掌握過實權(quán),卻是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,動見觀瞻的社會領袖,他用溫和的方式來抵抗日本殖民政府與國民黨的統(tǒng)治。他是:
A.辜顯榮 B.林獻堂 C.蔣渭水 D.謝雪紅
11.某一皇帝下詔,隴西李氏、太原王氏、滎陽鄭氏等七姓十家,不得“自為婚”(相互聯(lián)姻),又禁止“賣婚”(與非世族的富人聯(lián)姻,以獲取豐厚的聘金和嫁妝)。但七姓十家自封 為“禁婚家”,私下仍相互聘娶,只是不敢公開舉行婚禮而已。此一記載反映的時代和現(xiàn) 象可能是:
A.秦漢時期,世族勢力仍然頑固 B.魏晉時期,世族勢力已經(jīng)衰落
C.唐代世族在社會上仍有其地位 D.宋代世族受到打壓,漸趨崩解
12.《元史·泰不華傳》記載:“泰不華字兼善,伯牙臺氏,父塔不臺,歷仕臺州錄事判官,遂居于臺。家貧好讀書,年十七,江浙鄉(xiāng)試第一,明年至治元年,進士及第。至正元 年,泰不華除(擔任)紹興路總管,行鄉(xiāng)飲酒禮,教民興讓,越俗大化?!毕铝姓撌龌蚴鲋?,何者最有可能引以上文字作為證據(jù)?
A.《元初州縣多世襲》 B.《元西域人華化考》
C.《色目人隨便居住》 D.《元典章校補》
13.在一場內(nèi)戰(zhàn)中,全國分為兩個陣營,戰(zhàn)后,戰(zhàn)勝陣營主張:各邦人民不僅是邦的公民,也是聯(lián)邦公民;邦政府未經(jīng)法律程序,不得剝奪該幫人民的生命、自由或財產(chǎn),但“法律程序”須由聯(lián)邦政府制訂。這場內(nèi)戰(zhàn)是:
A.英國光榮革命 B.法國大革命 C.美國南北戰(zhàn)爭 D.俄國大革命
14.一位十九世紀初期的政治人物表示:人民以為談一談社會契約,革命就完成了!事實上,對于所有國家而言,最重要的絕對不是改變,而是保持體制的穩(wěn)定,以及不中斷的執(zhí)行既有法律,因此應該讓現(xiàn)存的政府繼續(xù)執(zhí)政。此人的政治觀點最可能屬于:
A.保守主義 B.民族主義 C.自由主義 D.社會主義
15.中國古代的某一宗教,其經(jīng)典不少是學習、模仿,甚至借用其他宗教經(jīng)典的內(nèi)容而成?!队袂褰?jīng)本地品》就是一例,如:品中述及元始天尊的十戒,第一戒,不得違棄父母師長,反逆不孝;第二戒,戒殺生。這個例子的情形,應作怎樣的解讀?
A.道教取佛教經(jīng)典為本,增添儒家觀念 B.佛教取道教經(jīng)典為本,增添儒家觀念
C.道教取儒家經(jīng)典為本,增添佛教觀念 D.佛教取儒家經(jīng)典為本,增添道教觀念
16.某一時期,臺灣當局公布:糾眾集伙而以暴行或脅迫手段達成目的者,皆屬“匪徒”, 依下列情節(jié)分別論處。一、為首及交唆者處以死刑;二、參與策劃者或擔任指揮者處以死刑;三、附從者處有期徒刑或重勞役。這個法令的目的是:
A.清領初期,為了防止漳泉械斗 B.清領中期,為了避免原漢沖突
C.日治初期,為了鎮(zhèn)壓武裝抗日 D.日治后期,為阻止原住民起事
17.司馬光在《資治通鑒》中說:“三代之前,海內(nèi)諸侯,何啻萬國,有民人、社稷者,通謂 之(甲)。合萬國而君之,立法度,班號令,而天下莫敢違者而謂之(乙)。王德既衰, 強大之國能帥諸侯以尊天子者,則謂之(丙)?!奔住⒁?、丙各應填入何字?
A.霸、王、君 B.王、霸、君 C.君、王、霸 D.君、霸、王
18.清朝末年,中國開始與西方工業(yè)文明接觸,如李鴻章已深感“洋機器于耕、織、印刷、 陶罐諸器,皆能制造,有裨民生之用。妙在借水火之力,以省人之勞費。”于是主張“ 設機器局自為制造,輪船、鐵路自為轉(zhuǎn)運”以便“為內(nèi)地開拓生計?!钡敃r朝野人士
,鑒于時局的嚴峻,亦贊成利用機器,但多主張以制造何者為先?
A.輪船、鐵路 B.鐵路、織機 C.織機、槍械 D.槍械、輪船
19.圖一是歷史上某一戰(zhàn)爭路線圖的一部分。圖中,黑色線條表示戰(zhàn)爭進行的路線,箭頭指
示戰(zhàn)爭進行的方向。根據(jù)圖中資訊判斷,這應是那次戰(zhàn)爭的一部分?
A.亞歷山大東征
B.阿拉伯帝國的擴張
C.十字軍東征
D.蒙古人西征
20.東晉的孫盛討論《三國志》與《世語》有關袁紹出兵人數(shù)的差異?!度龂尽穼懙剑骸霸B簡精卒十萬,騎萬匹,將攻(曹操根據(jù)地)許”?!妒勒Z》則記載:“袁紹僅有步卒五萬,騎八千?!睂O盛指出:“根據(jù)曹操曾對崔琰說,冀州戶籍曾有人口三十萬,再加上 幽、并、青等州,更是不少。袁紹用兵,必然大舉出動,所以他出兵十萬攻打曹操應屬可信?!鄙鲜鰧O盛所說的內(nèi)容,在歷史學中稱為:
A.敘事 B.考證 C.褒貶 D.史論
21.越戰(zhàn)期間,美國派軍支援南越政府,美國汲取韓戰(zhàn)的教訓,不允許其地面部隊越過北緯十七度線,以避免刺激某國,讓戰(zhàn)爭擴大。此處某國或地區(qū)是指:
A.大陸 B.印度 C.菲律賓 D.北朝鮮
22.總督府視鴉片吸食是一種疾病,吸食者是身心不健全的中毒者。因此,在制定鴉片政策時,規(guī)定只提供鴉片給經(jīng)醫(yī)師認可的中毒者,避免其苦痛或猝死。如此不但可以減少民眾對新政策的抗拒,也將鴉片吸食者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(nèi)以期自然消減,同時也可以經(jīng)由鴉片販賣增加總督府的收入。從以上文字來看,總督府鴉片政策所采取的手段為:
A.放任與自由買賣 B.治療與自由買賣 C.漸禁與專賣制度 D.嚴禁與專賣制度
23.某位學者比較人類四大古文明時,提及其中兩個文明:這兩個文明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長地自行發(fā)展出來的,也都有自然天險屏障或地理上的偏安,讓他們自成一個世界,為統(tǒng)一政權(quán)的出現(xiàn)提供有利養(yǎng)分。學者所指稱的兩大文明最可能是:
A.印度、埃及古文明 B.兩河、中國古文明
C.埃及、中國古文明 D.印度、兩河古文明
24.一位新文化運動的主導人物,主張改良,反對革命,對當時許多人受到俄國十月革命鼓舞宣傳馬克思主義,介紹階級斗爭與唯物史觀的做法,并不贊成,認為變革需要一點一滴的積累,因此反對急進。他最可能是:
A.李大釗 B.陳獨秀 C.胡適 D.魯迅
25.圖二是十六世紀初東南亞某一國家都城的格局圖。從圖中內(nèi)容判斷,這最可能是下列哪座都城?
A.呂宋的馬尼拉 B.暹羅的阿瑜陀耶 C.緬甸的蒲甘 D.越南的升龍
26.太平軍起事期間,西方各國希望維持中立,英國駐華公使文翰于1853年4月抵達“天京”,東王楊秀清與其有書函往來。江蘇巡撫得訊后,為此深感緊張,也特別行文照會英、美兩國領事。以下是當時三方來往的書信資料:
甲:希念兩國通商和好已久,今商民被擾,貿(mào)易不通,希速發(fā)火輪來江剿擊。
乙:爾遠人顧為藩屬,天下歡樂。既忠心歸順,是以降旨爾頭人及眾兄弟,可隨意來天京。
丙:來書言語無狀,不能理會,中國即準吾通商,則無論何人,有損我商務,我國準以兵戈從事。
三段資料的先后順序排列應是:
A.乙甲丙 B.乙丙甲 C.丙甲乙 D.丙乙甲
27.“吠陀經(jīng)”和“奧義書”都是古代印度婆羅門信仰的重要經(jīng)典?!胺屯咏?jīng)”是婆羅門信仰的基礎,“奧義書”則是針對婆羅門信仰流弊而起的反省與改進。從“吠陀經(jīng)”到“奧義書”,印度婆羅門信仰有何變化?
A.從一神信仰到多神崇拜 B.從犧牲獻祭到哲學思辨
C.從消極出世到積極人生 D.從有神主義到無神主義
28.1950年代末期,臺灣面臨資金短缺問題,政府為改善投資環(huán)境,吸引外僑投資,以拓展輸出,增加外匯收入,特別制定一項“有利政策”,克服了制度困難,終于在1966年設立高雄加工出口區(qū)。這項“有利政策”是指:
A.獎勵投資條例 B.幣制改革方案 C.促進產(chǎn)業(yè)升級條例 D.十大建設
29.某位史家比較近代史上兩種政治經(jīng)濟制度,指出:“‘乙主義’可算是因著‘甲主義’而產(chǎn)生的一種變態(tài)?!字髁x’提倡各種經(jīng)濟因素公平而自由的交換,是以個人的私利觀作主宰?!抑髁x’則從專制體制出發(fā),以政治力量強迫將民間經(jīng)濟組成集團,干預所有權(quán)與雇傭的關系?!痹谏衔闹?,“甲主義”、“乙主義”分別是指:
A.封建主義、資本主義 B.資本主義、法西斯主義
C.法西斯主義、共產(chǎn)主義 D.共產(chǎn)主義、新保守主義
30.某位史家稱伊斯蘭世界為“居于中間的文明”,因其地理疆界處各文明之間,并兼納許多文明的因素,如接受印度的阿拉伯數(shù)字、中國的造紙術。然而,伊斯蘭社會卻是遲至十八世紀才逐漸接受印刷術,且早期印制的都是辭典、數(shù)學類作品。推測其因最可能是:
A.驚怕褻瀆經(jīng)文 B.輕視學術發(fā)展 C.施行愚民政策 D.鄙視異國發(fā)明
31.明朝末年,內(nèi)有盜寇流竄,外有強敵壓境,賦役繁急,百姓負擔沉重。大臣上奏指出:“不宜隨便保舉邊地的將才,監(jiān)察官員也不宜一下子就派任為巡撫?!庇秩纾骸斑叺毓賳T的升遷,應該在任滿之后,看他的表現(xiàn)再做決定,不要隨便升任地方要員。”三如:“地方的總督、巡撫,大多由監(jiān)察官員出任,朝廷商議時,很少討論,吏部提出名單,大家也只得答應。”利用這三道奏疏,可以推論出當時邊地的情況最可能是:
A.軍情緊急,倉促用人 B.戰(zhàn)術運用,攻守兼施
C.軍費籌措,民窮財盡 D.工事修筑,無地不防
32.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結(jié)束后,亞非拉各殖民地的獨立運動風起云涌。有些殖民地母國在本國實行民主法治,重視人權(quán),卻對殖民地追求獨立施以軍事鎮(zhèn)壓。殖民地經(jīng)過漫長而激烈的斗爭獲得獨立。以下哪組殖民母國與殖民地屬于這種情況?
A.法國:阿爾及利亞 B.英國:印度 C.美國:菲律賓 D.日本:韓國
33.一位演說家稱許:我們的政治體制最完美,政府由國王、貴族、平民三者組成,互相制衡,法律保障人人平等,以確保社會秩序,人民享有自由。這位演說家所說的體制最可能發(fā)生在:
A.五世紀的東羅馬帝國 B.八世紀的查理曼帝國
C.十六世紀的法蘭西王國 D.十八世紀的大英帝國
34.某年,中國發(fā)生重大事件,引起蘇聯(lián)關切;《消息報》指出該事件將打擊中國反日力量的團結(jié);《真理報》更認為該事件將造成中國分裂,使日本進一步侵略中國。此一重大事件為何?
A.甲午戰(zhàn)爭,日本要求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及臺灣
B.袁世凱稱帝,日本提出二十一條要求作為交換
C.五四運動,學生認為政府對日軟弱,主張抗日
D.西安事變,張學良要求停止剿共,以共同抗日
35.1940年代,南非通過了“某項政策”,導致內(nèi)部反抗不斷。自1960年代起,對該政策的大規(guī)??範庍\動逐漸展開。至1980年代,許多西方國家認為,只有藉由外界施加壓力,如金融與其他經(jīng)濟制裁,才能解除南非的動蕩不安;1986年時,大約有五十家美國公司撤離南非。在這些壓力下,南非政府自1980年代末,開始放松甚至廢除該項政策?!澳稠椪摺笔侵福?/p>
A.發(fā)展核武 B.政教合一 C.黑金政治 D.種族隔離
36.民國時期,西醫(yī)界提出所謂“廢止中醫(yī)”的主張,引起中醫(yī)界強力反對,形成論戰(zhàn)。以下是當時論戰(zhàn)的相關資料:
資料一:古人《內(nèi)經(jīng)》之五臟非血肉之五臟,乃四時之五臟。
資料二:所謂陰陽者,猶物之有表里、動靜,動植物之有男女、雄雌。凡物之相反者皆得而名之,其意不過如此,其用不過止此,非有神妙不測之玄機包于其中。
資料三:中西文化背景不同,中西醫(yī)學的基礎也不同,西方科學不是學術唯一之途徑,東方醫(yī)學自有其立足點。
資料四:所謂“歷著明效”,所謂“成效已著”者,無他,多言幸中也,貪天之功以為己也,以言乎實驗,渺乎遠矣。
以下何者最可能是中醫(yī)界對“廢止中醫(yī)”所提出的反駁言論?
A.資料一、二 B.資料一、三 C.資料二、四 D.資料三、四
二、多項選擇題(8分)
說明:第37題至第40題,每題各有5個選項,其中至少有一個正確的,選出正確選項,將答案填涂在選擇題答題卡上。各題的選項獨立判定,所有選項均答對者,得2分;答錯1個選項者,得1.2分;答錯2個選項者,得0.4分;所有選項均未作答或答錯多余2個選項者,該題以零分計算。
37.后藤新平治臺時提出:“治理臺灣的方式絕對不是把成功的日本經(jīng)驗套在臺灣人民身上。 我們以生物學上的比目魚為例,比目魚的兩眼長在身體的同一邊。若你一定要把比目魚的眼睛改裝在身體的兩邊,那就是違反了生物學的原則。所以,我們必須先了解臺灣人的習性,依據(jù)其習性定出一套管理辦法才有效?!贝艘幌敕ㄅc他的那些施政內(nèi)容有關?
A.舊慣調(diào)查 B.戶口調(diào)查 C.神道信仰 D.同化政策 E.南進政策
38.以下為北宋末年“聯(lián)金滅遼”政策的討論,有正、反兩種意見。
資料一:“今日之舉,譬如盜入鄰家,不能救,又乘之而分其室焉,怎么可以呢!”
資料二:“中國與遼雖為兄弟之邦,然百余年間,彼之擾我者多矣。今遼已衰弱而不取燕 、云、女真即強,中原故地將不復為我所有?!?/p>
資料三:“兩國之誓,敗盟者禍及九族。陸下以孝理天下,其忍望列圣之靈乎!”
下列有關這三則材料的解讀,哪些是正確的?
A.贊成者是資料一與資料二,反對者是資料三
B.贊成者是資料二,反對者是資料一與資料三
C.贊成者是資料二與資料三,反對者是資料一
D.贊成政策者的理由是:取得燕云十六州,建立前代所無的大功
E.反對政策者的理由是:”澶淵之盟”與遼結(jié)為兄弟,不可背叛
39.十九世紀中葉基督宗教進入臺灣傳教時,面臨許多阻力,臺灣民眾往往抗拒基督宗教的傳播,他們拒絕傳教士進入村莊布教,更拒絕將屋舍租于傳教者。面對民眾的反對,為降低沖突,教會有哪些因應方式?
A.建立醫(yī)館利用醫(yī)療傳教 B.停止向平埔族地區(qū)傳教
C.廣召洋人擔任傳教工作 D.培養(yǎng)本地信徒為傳教士
E.設立學校藉以傳播福音
40.以下是兩則有關羅馬帝國時代的資料:
資料甲:“羅馬前期皇帝甚少主動采取影響全帝國的措施,通常于地方社群或個人要求后才作回應?;实叟c人民的接觸最主要的模式為‘要求與回應’。”
資料乙:公元112年小亞細亞總督普林尼寫信向羅馬帝國圖拉真請示如何對待基督徒。圖拉真回復:“你處理基督徒的方式很正確;要規(guī)定一個普遍原則,以為處理這類事的標準是不可能的?!?/p>
比較兩則材料,下列哪些說法較合理?
A.兩者全無關聯(lián),甲談羅馬帝國皇權(quán)特性,乙則呈現(xiàn)帝國處理基督教的問題
B.兩者角度不同,甲是整體的概論皇帝所為,乙是一則皇帝作為的具體例證
C.兩者觀點不同,甲說明羅馬皇帝角色較為消極,乙凸顯皇帝角色較為積極
D.兩者可以印證,甲有關羅馬皇帝的分析論點能從乙的具體實例中得到支持
E.兩者可以對應,甲對皇帝角色的分析有助于理解乙中地方官和皇帝的關系
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(共20分)
說明:本大題共有四大題,每大題包含若干小題。各題應在“非選擇題答題卡”上所標示題號(一、二、三、四)之區(qū)域內(nèi)作答,并標明子題號(1、2、...),違者將酌予扣分,作答時都要用0.5毫米黑色中性簽字筆書寫,且不得使用鉛筆。每一子題的配分標于題末。
一、以下是一則與臺灣有關的資料,根據(jù)資料回答問題。
“小的三十二歲,乾隆三十八年,隨父母來臺,趕車度日。時常聽見漳、泉兩府,設有天地會,邀集多人,立誓結(jié)盟,患難相救。我與同伙,平日 意氣相投,逐拜起盟會。后因斗六有人立會入伙被人告發(fā),并牽連我們一齊呈告。彰化官衙,差人到處查辦,衙役等從中勒索,無論好人、歹人,紛紛亂拿,以致各村莊俱被滋擾,我等只好抗拒官兵,”
1.這則資料應與哪個歷史事件有關?(2分)
2.就資料內(nèi)容來看,資料中的主角“只好抗拒官兵”的原因為何?(不可抄題干,請用自己的話語歸納說明。)(2分)
3.就史料性質(zhì)來看,這側(cè)史料是一手史料?還是二手史料?(1分)你如何判斷?(1分)
二、閱讀下列三段資料,回答問題。
資料一:乾隆十三年,湖南巡撫揚錫紱指出:“國初地賒于人,則地價賤。承平以后,地足以養(yǎng)人,則地價平。承平既久,人賒于地,則地價貴。向日每畝一二兩者,今至七八兩;向日七八兩者,今至二十余兩?!?/p>
資料二:乾隆十三年,云貴總督張允隨指出:“天下沃野,首稱巴蜀,在昔田多人少,米價極賤,雍正八、九年間,每石尚止四五錢,今則動至一兩?!?/p>
資料三:“臺灣地廣民稀,所出之米,一年豐收,足供四、五年之用。民人用力耕田,固然是為自用,也希望賣米換錢。雍正三(1725)年以后,臺米年年運送福建漳州、泉州、福州等地,亦達浙江、天津、廣東,乾隆年間,臺灣米價逐漸上揚,道光初期(1820年代)起,米價騰貴。”
1.根據(jù)資料一、二,從清初到乾隆十三年間米價日漸上揚的原因為何?(2分)
2.根據(jù)上述資料,臺灣地區(qū)米價逐漸上升的最主要原因為何?(2分)
三、閱讀下列資料,回答問題。
十六世紀初,一位歐洲學者寫了《騎士手冊》,談到研究《圣經(jīng)》的方法:“《圣經(jīng)》里包含著耶穌的教義,沒有人為摻染。但我們需先有古代文學的訓練,因古代文學滋養(yǎng)人的思想,使其能理解神圣教義?!彼赋觯骸耙粋€基督教徒應通過詩人和演說家,來研究哲學家的著作,最好是柏拉圖學派,因他們更接近《福音書》······他須懷著崇敬的心情研究《圣經(jīng)》,堅信能從中找到可靠的道理?!庇终f《騎士手冊》是要糾正一些人的錯誤,他們把宗教說成是由清規(guī)、戒律和外在的宗教儀式組成,他們完全不懂崇敬的真正本質(zhì)。”
1.文中提及“古代文學”,其所稱的“古代”,應是歐洲史上的那一時期?(2 分)
2.這位學者的觀點反映了當時的那種思潮?(2分)
3.這種思潮影響了后來那個運動的發(fā)生?(2分)
四、一本書談到俄羅斯教士對土耳其帝國的宗教怨恨,說道:“四百年來,俄羅斯帝國官方信仰的精神首都,一直落在可恨的土耳其人手下。將這個圣城從伊斯蘭異教徒的掌握中解放,長久以來一直是俄羅斯教會人士的一個頗負眾望的原則?!闭垎枺?/p>
1.文中所說的“精神首都”、“圣城”,其“現(xiàn)在”的名稱為何?(2分)
2.文中所說俄羅斯帝國“官方信仰”所指為何?(2分)
版權(quán)所有,2010--2015 ?山曦齋工作室(sankotku studio ,All rights reserved)
未經(jīng)著作權(quán)人授權(quán),嚴禁商業(yè)機構(gòu)和組織利用本工作室作品進行商業(yè)活動。一經(jīng)發(fā)現(xiàn),按《著作權(quán)法》有關條文予以起訴,后果責任自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