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信封是什么樣的?
印刷廠直印●彩頁1000張只需要69元●名片5元每盒-更多報價?聯(lián)系電話:138-1621-1622(微信同號)
信封起源于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代。當(dāng)時,文書和書信大都是刻寫在木板和竹簡上,為了保護書信完整無損,就用兩塊刻成鯉魚形的木板,夾在文書簡牘的外面。木板上還刻有三道線槽,用繩捆繞三圈,然后再穿過一個方孔縛住,在線端或交叉處加以檢木,封上黏土并加蓋印章,以防私拆,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信封。
魏晉以后至南北朝時期,書信材料逐漸由木質(zhì)演化為紙質(zhì)。信封改為由兩片厚藍紙制成,但兩邊還畫有鯉魚圖,自然不再用泥封了。直到盛唐時期,中國人仍在仿制鯉魚形信封。所以,中國古代又把信封稱為“雙鯉”、“鱗鴻”。
明、清代的信封和現(xiàn)代的信封大體相同,但寫法不同,信封的正反面都寫字,而且由于寫信的對象身份地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寫法。